设置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页面调色板 】 发布时间:2013-10-31
内容简介:林业概况
廊坊市地处河北省中部、环京津经济圈腹地,1989年撤地建市,现辖两区两市六县,90个乡镇3222个行政村,幅员面积6429平方公里,总人口435.88万,素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称。历史上的廊坊由于永定河、潮白河、大青河等河流的多次泛滥改道和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造成960万亩土地中,沙化盐碱化面积达到了300多万亩,每逢冬春两季,风起沙扬,遮天蔽日,风沙危害十分严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境内已经树木稀少、沙荒遍布,森林覆盖率仅有1.2%。
建国后,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林业,把发展林业作为改造自然、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发动群众大搞植树造林,使林业资源不断增加。特别是五、六十年代,大力开展了以防沙治沙为目的的农田防护林建设,掀起了"四旁"绿化高潮,使林木资源得到了快速增长。到1978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4%。
进入八十年代后期,全市列入了河北省首都周围绿化工程,开启了植树造林向工程化建设的新时代。通过工程造林,全市造林质量大幅提高,造林保有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九十年代,通过积极努力,我市列入了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三期工程和防沙治沙工程,国家对林业的投资不断增加,有力拉动了全市造林绿化的开展,造林绿化的范围、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以工程造林为主体的非公有制造林模式。林业已经成为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到2000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2%。十个县(市、区)全部达到了平原绿化达标。
进入二十一世纪,廊坊林业真正实现了跨越性发展。全市造林绿化紧紧抓住市、县两级林业机构单独设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颁布实施这一有利契机,明确提出了"不比京津楼高车多,而是比环境、比绿化、比空气;把森林引入城市,将城市建在林中;以绿色造特色,以特色造优势"的发展理念,确定了"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城市发展定位和打造"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的目标。工作中把造林绿化作为一项基础设施来抓,坚持以城乡绿化一体化为中心,以三北四期、世行四期、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工程造林为支撑,以资源管护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己任,把握全局,突出重点,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创造性推进林业发展,全市林业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一是形成了比较良好的林业生态体系。平原森林稳步提升。2002年以来,全市年均造林绿化面积达到了20多万亩,森林、林木资源明显增长。到2010年底,全市林木占地面积已达422.4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44%,居全省平原区首位。其中有林地面积达到23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国时的1.2%达到24%。实现了"点上成景,线上成荫、网上成格,面上成林"的田园林海景观,全市有近三分之二的村庄实现了绿色覆盖。城市路、水、园、林景色交融。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7平方米,分别是建市初的5.5倍和10.5倍。初步形成了"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园林城市特色。城乡森林廊、带相连。5.7万亩"双环"林带,连接城乡的4条高标准绿色通道,城区5个出入口的8个大型窗口绿地,实现了引森林进城市,让园林下乡村的城乡绿化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了以河渠路堤绿化为框架,以速生丰产林、经济林基地为主体,以农田林网为脉络,以环城绿化为连接,以城市、乡村居民区绿化为群落的网、带、环、片、群相结合的比较完备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二是形成了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全市林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商品林培育、果品、花卉、种苗、木材加工及森林旅游六大主导产业,并且形成了贸工林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形成了以大城小枣种植加工、文安和霸州人造板加工、永清速丰林和生态旅游、固安苗圃花卉生产、安次腊杆种植加工、广阳林果生产加工、香河家具制造、三河和大厂园林绿化苗木为特色的"一县一业"林业产业发展布局。
三是构建了林业生态文化体系的雏形。林业的发展,特别是人民公园、森林公园、文化艺术中心、街心公园等一大批重点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林业文化体系建设构筑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森林文化、花卉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逐渐兴起,车友林、巾帼林、八一林等各种形式的公益纪念林应运而生,廊坊林业、廊坊的绿化、廊坊的林果花卉不仅成为报刊杂志、广播影视的文化宣传内容,还引起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近两年生态摄影展、艺术家采风、生态笔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接连出现。
随着全市林业的蓬勃发展,各项荣誉接踵而至,廊坊市依托绿色先后荣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并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城市和全国首家全市域IS014000国家示范区。
林业的发展,给全市带来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据测算,全市221万亩有林地所含蓄的水量相当于一座容量4392万立方米的水库,可以极大涵养水源;全市高达44%的林木覆盖率可降低夏季气温8%左右;全市河渠路堤防护林,可降低风速30-40%,有效减轻了风沙危害;农田林网为400多万亩农田改善了小气候,提高农作物产量10%以上。同时, CO2、SO2含量明显降低,全市森林每天吸收CO25485多吨,释放氧气4787多吨,空气更加清新。环保部门监测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0天以上。通过林木的合理配置,全市的景色更加美丽,城市竞争力大大增强。据估算,全市森林的生态服务价值在700亿元以上。
林业的发展,在极大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极大改善了投资环境,提升了廊坊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国内外慕名前来参观、考察的越来越多,世界500强企业中的日本东芝、德国西门子、韩国LG等企业先后到廊坊投资,富士康、华为等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大项目也在廊坊落户,为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廊坊林业的发展,实现了多方面突破,取得了多方面成果。
(一)在工作重点上年年有突破
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以城区绿化、绿色通道建设、"四环"(环市区、环县城、环乡镇、环村街)林建设、村庄绿化、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为内容的全民义务植树和造林绿化活动,全面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在推进造林绿化过程中,每年确定一至两方面主攻方向,实施重点突破。2006年在成功摘取"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的基础上,借势推动,在城区开展"城市绿化精品年"活动,在乡村开展以绿村、绿路、绿水、绿网、绿荒"五绿"工程为主体的"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2007年,在继续深化 "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同时,全力实施 "风景绿廊示范工程",大力开展"城镇森林建设"行动,推动了城乡绿化上档升级,全省评比获得"城市绿化先进单位"、"农田林网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在全市实施 "一、十、百、千"绿化工程,2009、2010年实施"城乡绿化再创辉煌大会战"、 "城乡绿化再创辉煌大会战"突破年,造林绿化面积连创新高,
(二)项目建设促进了林业大发展
2002年以来,全市林业部门坚持把项目作为促进林业发展的载体,努力争项目,争资金,争取并实施了全国六大林业工程的三大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和防沙治沙工程,并独家实施了省级重点工程-世行贷款造林四期工程。累计争取到国家工程项目建设资金人民币5.55亿元,美元1420.5万美元,日元1550万日元。累计高标准完成退耕、三北、防沙三大工程造林175.44万亩,世界银行贷款造林18495.2公顷。新扩建苗圃10个、建设地点17处,苗圃建设287.6 公顷,打井523眼。四大林业工程覆盖了全市10个县(市、区)。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拉动了全市造林绿化的总体发展,还撬动了多达12亿元的民间资本投入林业,使全市林业建设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林业建设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林业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2002年以来,全市林业产业不断发展。通过抓龙头、带基地、拓市场、强服务,不断延伸林业产业链条,以商品林培育、果品、花卉、种苗、木材加工及森林旅游为主导的六大产业成为富民强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果树总面积达到108万亩,年果品产量55万吨,花卉面积6.5万亩,年产鲜切花3000万枝、盆花700万盆,年出售各种花木3800万株;苗圃面积10万亩,产苗量17948万株,全市涉林企业达到6458家,形成了以文安县左各庄为中心的中国北方最大的人造板生产基地和香河家具城为代表的家具制造、销售、流通中心;以永清森林、固安、广阳采摘、三河园林为主的生态观光游逐年升温,游客数量逐年增加;林下经济逐年发展,探索出了林-草、林-畜、林-药(菜)、林-菌等复合型立体式经营模式。据统计,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了201.96亿元,其中,林木加工产值125.13亿元,林木种植业产值46.55亿元,果品(生产、加工、储藏)产值7.7亿元; 花卉产值3.9亿元,种苗业产值达到1.46亿元,森林旅游业产值1.67亿元,野生动物资源利用产值0.03亿元;特色产业产值0.68亿元。
(四)科技极大提高了林业效益
全市林业继续坚持走科技兴林、人才强林之路,大力加强和完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林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认真开展科技攻关活动和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工作,以"科技16推"为重点,2002年以来,全市共推广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毛白杨雄株、窄冠毛白杨、欧美杨新品种及其速生丰产等林果先进适用技术70余项,引进晚秋黄梨、黄金梨、优系富士、二十一世纪桃、黑宝石李、西梅李等名优品种100多个,推广面积近50万亩;认真开展科技大集、技术进村、科技下乡蹲点活动,建立科技示范点50个,示范面积22万亩,辐射面积145万亩。积极搞好林业行业和林农技术培训,受训人数达120万人次。组织县及县以上科技人员技术下乡10000余次,印发技术宣传材料 50余万份。从而使科技对林业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五)资源管护工作有效保护了造林绿化成果
林业的不断发展,给林业资源管护提出了愈来愈迫切的课题,林业正确处理造与管、造与保的关系成为林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全市林业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不断加大病虫害防治和林业执法工作力度,使林业保护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持续化发展道路。一是积极防治森林病虫害。针对美国白蛾、春尺蠖、杨扇舟蛾等病虫害频发的形势,不断加强防治体系建设,切实做好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预测预报。2002年以来,全市累计发布森林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210多次,实施防治林业有害生物2079万亩,飞防面积412.37万亩,飞行4000余架次。根据发生规律,提前谋划准备,有效开展防治工作,避免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成灾。全市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面积由"十一五"初期的159.33万亩降到了目前的123万亩,成灾率由0.4‰降到目前的0.2‰,无公害防治率由8%提高到目前的46%,林木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特别是近三年,我们将极度危险性的外来有害生物之一的美国白蛾作为防治重点,坚持政府强力推动,林业局全力协调督导(关键时期,市局党组、班子成员分包县、市、区,驻县入村),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配合,乡(镇)、村(街)积极组织发动,群防群治。先后收蛹3181万头、剪除网幕222万个、飞机防治1917架次(作业面积180万亩)、释放天敌20亿头,将有虫株率降到最低,确保了资源安全,确保了绿色奥运目标的实现。防治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二是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通过建机构、增人员、搞培训,加强了全市林业执法体系建设,提高了林业执法队伍的素质和执法水平,做到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市、县两级行政执法大队全部成立,2009年9月9日,廊坊市森林公安局正式成立,为市林业局直属机构,纳入地方公安序列,称"廊坊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林业执法队伍不断壮大,现已发展到226人。2002年以来,组织开展绿盾行动、绿盾二号行动、打击滥捕乱猎非法经营野生动物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林业执法年、飞鹰行动和候鸟三号行动等二十余次专项打击行动,坚持日常执法和联合执法,综合监管和专项监管,执法监督和专项整治相结合,严厉查处各类涉林违法行为,共查处林业行政案件1367余起,移交刑事案件100余起。严厉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保护了我市的森林资源。三是森林防火工作不断加强。"十一五"期间,通过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下发森林防火关键期通知、开展打击野外违法用火"、"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集中行动"、"安全生产月"等专项行动、确定并公布森林防火重点区域等措施,发放《森林火灾危害》、《扑火安全常识》等宣传资料十万余份,刷新标语牌2000块,积极清理排除森林火灾隐患400余处,各项防火措施得到了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工作切实做到了防火宣传与广泛发动相结合,明确责任与确定重点相结合,严密布防与严格执法相结合,营造了护林防火、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有效地预防了森林火灾的发生。
(六)林业改革实现了重大突破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通过改革的手段将集体统一经营的林地、林木分包到户,使林地、林木的经营权、所有权、管理权、收益权落实到农户,实现"林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使农民成为真正的经营主体。它是继农村"分田到户",实现"耕者有其田"改革之后又一农村改革重大举措。近年来,全市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2006年搞好文安县试点的基础上,2007年全面铺开主体改革,2008-2010年相继推行配套改革,积极推进建立林业产权管理制度、林业支持保护制度、林业金融支持制度、林木采伐管理制度、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工作中坚持高位推动、精心部署、突出重点、严格操作、强化督导,历经调查摸底、宣传发动、培训提高、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制定方案、明晰产权、登记发证、检查验收等阶段工作,全市共明晰产权109.1万亩,占任务的100%,登记发证104.6万亩,占任务的95.8%,开展林权抵押贷款3.5万亩,金额1632万元,流转林地4.1万亩,在全省处于先进行列。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行,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林农和其他经营主体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在林改的同时,积极推进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此项改革的完成,将有效推动林业工作在基层的深入开展,促进林业加快发展。
(七)林业宣传营造了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
坚持把普及绿色生态文化知识、宣传林业工作作为提高全社会对林业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手段。每年市政府都组织召开有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出席全市造林绿化动员表彰大会,组织大范围的义务植树活动,在此基础上,林业部门借势推动,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开展宣传活动。"绿色校园行"、"万人植树签名"、"绿色家园"等一大批主题鲜明的大型宣传活动,有效地掀起了社会造林高潮。2010年6月,专题组织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绿色时报等18家国家、省、市新闻媒体"绿色廊坊"记者采访行活动,向全国推广宣传廊坊绿化美化辉煌成绩。"十一五"期间,共在中央、省、市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播、发宣传林业稿件400余篇,专版12个,编发林业信息、绿化简报、病虫害防治简报1000余期。在全市形成了重视林业、支持林业、发展林业的良好氛围。
林业发展前景
--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现代林业发展为目标,坚持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并重,促进兴林富民,为建设实力廊坊、效能廊坊、和谐廊坊、幸福廊坊和生态型宜居名城做出更大贡献。
--战略目标:到2015年,全市新增林木占地52万亩,其中新增有林地40万亩.全市林木占地面积达到46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48%;有林地面积达到了26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城市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15平方米,农村居民点人均绿地面积7平方米,林业社会总产值200亿元。环首都六县(市、区)要按照全省环首都经济圈建设规划高标准实施,全力打造环首都风光秀丽的生态带。